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 正文
海口民政: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 谱写海口民政事业发展崭新篇章
2023-02-10 12:52:27 来源: 海口日报 【字体:   打印

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突破县域壁垒,开展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上线海口婚姻登记预约系统,新人领证更加方便快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力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2022年,海口民政系统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贯彻落实“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的指示精神,坚持抓项目促发展、保民生兜底线,推动海口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答疑解惑。


开拓多元救助格局 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去年低保金就涨了,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爱。看病买药有医保,遇到困难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心里踏实得很。”龙华区龙泉镇占符村低保户吴名法是一名独居的残疾人,早在2008年就被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我刚开始领低保的时候,救助标准是100多元,2022年已经涨到610元了。”吴名法高兴地说,这些年来,海口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低保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像他这样的困难群众获得感逐年提升。 

2022年,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643户14352人,发放低保金8735.67万元;特困供养3086人,发放供养金4304.74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10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14.29万元;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244户929人,按“单人户”政策纳保128户160人。为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从2022年1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40元提高到610元,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

突破区域壁垒,对符合条件的我省户籍居民,可凭我市居住证在相应镇(街)申办社会救助。我市还出台《海口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省外、港澳台地区、境外人员来海口旅游、探亲、务工、访学等遭遇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全力做好疫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为全市17422名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共104.53万元。3次启动物价联动机制,为低保、特困、低保边缘人口、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等困难群体发放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247.02万元,惠及5.4万人次。疫情期间我市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得到了新华社海南分社专门报道。 

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加大服务类社会救助力度,投入275万元为全市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护理险,委托第三方机构为住院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推动“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养老设施建设

“年纪大了,平时吃饭总是应付两口。现在可以在长者饭堂吃饭,方便实惠、味道好,儿女也放心。”日前,家住龙华区盐灶路的符阿婆像往常一样,来到盐灶大社区长者饭堂就餐。“长者饭堂也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休闲的地方,每逢节假日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符阿婆说。 


仔细询问老年人身体情况。


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力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将专业化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066张。民政部门联合市资规、住建、消防等部门印发《海口市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实施方案》,推动14家敬老院顺利取得消防审验合格意见书,开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评估,提高执行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自觉性,实现“以标促质”“以标保安”。 

“这是呼叫器,门口的是感应灯,这里还有烟雾报警器,有急事时,只要按下呼叫器,助老员就会马上赶来,平常他们也会通过设备关注我的情况。”说起家中安装的家庭养老床位智能安全守护监测设备,秀英区长流镇美德村85岁的独居老人王录禧如数家珍,“这些设备,让像我这样独居的老人生活更安心了。” 

海口全面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紧推进海口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医护中心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链示范;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配套项目(3家敬老院升级改造、新建12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1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顺利竣工,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稳步推进3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提升计划项目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更加优化。 

此外,我市通过分时分次、机动灵活的线上培训模式,2022年全市培训养老护理员661名,养老护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治理特色品牌 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我市民政系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不久前,在秀英区长流镇美德村,村民王录炎来到该村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居住证明,把身份证和相关材料递给网格员后,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事。“我过来给外孙女补办居住证明,一来就能办,很方便。以前不少事情要到镇里、区里办,现在家门口能办很多事,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更加方便了。” 

“我们村共有村民4600多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共划分为4个网格。”美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宇介绍,该村发挥农村网格员熟悉网格、熟悉居民的优势,在基层末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扁平化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模式向农村延伸。这是秀英区创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一个缩影,2022年7月,秀英区顺利通过民政部考评验收,荣获“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殊荣。我市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品牌一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指导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创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推动基层治理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民政系统积极探索推进以大社区综合服务为代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2022年共投入480余万元,建成龙华区面前坡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个,为社区群众搭建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居民知晓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治理、乐享贴心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同时,我市不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持续开展人房数据信息采集、更新,全年累计核实采集更新房屋157.57万间,家庭103.19万户,人口246.92万人。调整优化社区网格,按照300至500户或1000人左右调整优化社区网格,全市累计调整网格736个,是我市历年社区网格调整规模最大一次。同时,开展不规范楼栋地址清查工作,完成3800多个信息不规范点排查。过去一年,全市网格员充分发挥“亲邻里、知民情”优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力助力疫情防控,用心服务居民,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有效提升了网格服务“温度”。


凸显基本服务职能 创新社会事务管理

“今天带齐资料过来,十几分钟就办好了,预约办理确实方便。”日前,拿着红彤彤的结婚证,市民刘先生夫妇脸上满是幸福与笑容。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受助人员递上生活用品。


为实现全市婚姻登记资源合理分配,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婚姻登记服务,提升办事群众幸福体验。市民政局对接市科工信局和省大数据局,2022年6月28日上线“海口市婚姻登记预约系统”和婚姻登记预约小程序,市民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结婚证或离婚证、婚姻辅导服务等事项,均可通过“海口民政”微信公众号、“椰城市民云”“海易办”等平台进入预约系统,提前预约办事时段、查看办事所需资料,同时还可进行婚姻登记业务咨询、婚前检查和孕检服务咨询等。由于我市已实行跨区办理婚姻登记,办事群众可就近选择到四个区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这一便民惠民举措得到广大办事群众与婚姻登记一线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2022年12月26日,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发布海口市2022年第二批城镇道路标准地名的公告》,发布市区8条道路的命名、市区1条道路的起止点变更及市区1座桥梁更名。东坡大道位于江东片区,是连接主城区与桂林洋大学城的主干道之一。因该条道路濒临桂林洋大学城,为了纪念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为海南文化拓荒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励广大学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贸港增添东方魅力,故命名为东坡大道。 

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海口地名文化,市民政局于著名诗词中提炼词句,完成两批52条道路命名工作,并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完善全市地名标志体系,组织开展专项摸排,梳理并制作及安装了基层自治组织标志、路牌、天桥牌等地名标志共939块。 

“看得出来,主管部门给城市道路命名时非常用心。”市民林先生一直关注海口每一批的城镇道路命名公告,“看到这些新命名的道路地名,感觉海口的城市文化内涵又增加了几分。”他为此点赞道。 

“天气冷了,跟我们一起回救助站避避寒吧!”2022年12月2日晚,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先后前往世纪大桥下、龙华路、南海大道等地,对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易集中活动区域进行巡查,为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送上热姜茶、饺子等,并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劝导入站接受救助。 

我市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 专项救助行动,充分保障街面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积极履行属地政府责任,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机构与市救助管理站共同推进长期滞留流浪乞讨受助人员的落户安置工作,现已落户安置161名受助人员。出台《海口市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办法》,捋顺安置流程,提升安置效率。 

2022年11月22日,“情归大海,思念永存”2022年海口市首届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动举办,伴随着芬芳的鲜花和亲人的祈福,25位逝者的骨灰沉入大海,“魂归自然”。这是海口持续推进易风移俗殡葬改革工作做出的努力。 

2022年,我市对主要祭祀场所实行预约祭扫,推出“云祭祀”网络祭扫平台,全市清明节祭扫活动安全有序。清明节期间,全市各主要祭祀场所累计网上预约人数13.7万人,网上祭祀19.3万人次、代客祭扫2300余人次。我市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1+4”公益性公墓建设,其中,美兰区公益性公墓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率先进入施工阶段;制定《殡葬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为未来殡葬改革落实落细提供制度支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民政局”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